Counseling
Contact us
Into the era
Products
Information
Home
Education
Psychologist
当前位置:
资讯推荐
资讯
孩子在校与同学有矛盾,如何发现及化解?
来源:创时代心理教育 | 作者:蓝艳玉 | 发布时间: 2019-04-22 | 168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作者 蓝艳玉

编辑 | 瓶仔

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近日,一则《上海十七岁男孩跳桥身亡》的视频在各个群里转发,相信看过视频的你和我们一样,内心久久不能平静。



据相关报道,事故发生的原因是:男孩跳桥当天,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,事后又遭母亲批评,于是冲下车毫不犹豫从卢浦大桥跳了下去。关于这则新闻,评论的文章也很多。

 

有人说,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,有人说,是妈妈批评教育的方法不对,也有人说,学校不应该把这个事让家长来处理。可是,作为家长,相信大家更想知道的是,孩子在校与同学有矛盾怎么发现和化解更恰当?


0 1
随着孩子长大,

同伴关系是孩子最重要的关系

 

当孩子从小学低年段走向高年段,同伴关系将逐渐替代亲子关系成为孩子最重要的人际关系。


我们常常会发现,孩子遇到让自己困扰的问题更愿意寻求同伴的建议,而不再是一有问题就找父母。而青少年往往情绪敏感,情感丰富,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,易因冲动而出现过激情绪和行为,让友谊出现裂痕。



一项关于校园心理危机的研究发现,在引发青少年发生心理危机的六大因素是:人际关系因素、身体因素、学习因素、家庭因素、情感因素和经济因素。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人际关系。

 

2019年3月至今,某学校(多达3000人)的中学心理辅导室,因同伴关系出现困扰前来主动求助的来访学生数量达到53人,占来访学生总数的67%。


面对同伴关系的冲突,孩子需要调用有限的心理资源去应对。一旦应对不了,很容易出现情绪和行为困扰。

 

0 2
主动了解孩子在校

是否存在同伴交往的问题


那么家长们也许会开始焦虑了,孩子在学校的情况,往往都是通过老师的反馈,如果老师没有反馈,如何主动地了解孩子在校是否存在同伴交往的问题呢?


  • 觉察孩子的情绪变化


观察孩子近期的情绪,当孩子在学校遇到人际冲突的时候,他的情绪会受到影响。例如,以往积极上学的时候不愿意去或者拖拉磨蹭。把看到的情况客观描述给孩子听并且表达担心,启发孩子想与父母谈心的意愿。

 

  • 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


如果孩子最近学习成绩陡然下降,学习状态不佳,上课或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都不高,需要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人际交往状况,生活中我们也发现,凡是没有把精力放在学业上的孩子,都是把精力放在了关系上。

 

  • 了解孩子对自我的评价


当孩子在学校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时,家长应该引起重视,及时协助孩子,给孩子提供具体的帮助。


一是孩子在学校过于害羞。


过于害羞包括不敢大声说话、不敢看人,对他人一举一动过于敏感,过度在乎他人评价以及对自己、他人和情境总是存在消极的想法,负性的评价。其原因在于,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,容易因为生理发育带来的对自我认识片面导致的害羞。此外,父母的过度保护,也容易导致孩子过度害羞。


二是孩子在学校出现攻击他人或被攻击的行为。


攻击包括直接的身体对他人的触碰,如打人,抓咬人等及语言上的伤害他人,如说脏话、嘲笑他人也包括间接攻击,如在背后说他人坏话,让同学们不跟他玩等。攻击者容易日后形成攻击性人格,总靠攻击来解决问题,成年后也会出现社交困难。被攻击者容易产生情绪的抑郁、孤僻和焦虑,严重者甚至导致自杀。



那么,家长如何提供具体的帮助呢?

 

对于害羞的孩子,家长需要发掘孩子的优势,调和劣势,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优势。害羞的孩子往往善于倾听,有同理心,能够给同伴安全可靠的感觉。还可以与老师协商,创造机会,让孩子参与集体活动,获得存在感。

 

对于爱攻击的孩子,家长需要教会孩子找到更好的情绪发泄和表达自我的方式,帮助他们将过剩的精力和能量引向合理的地方,让孩子忙起来,鼓励孩子多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。

 

对于被攻击的孩子,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学会求助,求助其实是一种利用资源的能力,通过合理求助和表达积极反抗。

 

0 3
在校与同伴发生矛盾,

孩子不愿意表达怎么办?


然而现实生活中,家长们会发现,即使在校与同伴发生了矛盾,孩子不愿意表达该怎么办呢?

 

有句话说,话会说谎,而“画”不会。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,会产生表达的欲望,他看见什么都想“说”出来。但是因为年龄的限制,孩子可能不擅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。

 

绘画心理分析大师山中康裕在《孩子的心灵》书中说,孩子的绘画作品,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他们头脑中的所思所想。孩子的画,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一扇窗户。绘画是孩子的一种特殊“语言”,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。线条、色彩、图形、人物、环境、布局,显示着孩子的性格、气质、认知水平、兴趣爱好、心理变化、当时的情绪特征等等。我们要学会倾听这种“语言”。



下面,我们就通过一幅画,来发现并引导孩子学会化解同伴矛盾。过“听听”孩子心里“画”,发现和协助孩子化解同伴矛盾


这个方法叫亲子交替画,适用于四岁以上直至青春期的孩子。可是父母任何一方和孩子两个人画,也可以是一家人一起画。

 

请家长选择和孩子在彼此心情放松的时刻,比如茶余饭后休闲时光,拿出一张A4纸,告诉孩子,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画画的游戏,叫一人一笔交替画。并说明规则:我们各自选择一支自己喜欢的颜色来作画,选好了就不换笔。一人画一笔,这一笔,包括一条线,一个图形或者一次涂抹。作画过程中,咱们不说话。反复轮流画,直到彼此都认为画完成了就算完成。


为了让孩子明白,我们可以给孩子示范,例如,在纸上画一条线,一个太阳,或者把太阳涂成金黄色,并告诉孩子,这都算一笔。

 

明白游戏规则后,可以和孩子开始第一轮作画了。画完可以和孩子讨论画画时的感受,让孩子谈谈他想用画表达的内容,并和孩子一起思考,这个作品如何改善,可以让我们彼此的第二次合作画得更好。

 

讨论完毕,开始第二次一人一笔交替画。第二次中,可以咨询孩子意见是否需要更换颜色。这么做的目的是想看看孩子是否会在颜色上去配合。这样合作出来的作品,因为只有两个颜色,所以哪些是孩子的画的,哪些是妈妈画的一目了然。



这是一幅小学三年级的男孩和妈妈合作的一人一笔交替画。(公开已征得孩子及家长同意)。


画里,大红色是孩子画的,粉色是妈妈画的。从整幅画大面积的大红色,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内在有着焦虑和烦躁情绪。作画时,孩子每次画,都不止画一个图案,他先画了左边的房子轮廓,接着画一棵大树,然后妈妈示意轮到自己了,他不情愿地把画给妈妈,妈妈匆匆在房子边缘加了几笔点缀,马上还给孩子,孩子开始画栅栏,再画苹果,整幅画画满后,孩子才意识到要给妈妈,给妈妈后,妈妈思考了一会,却不知如何下笔,最后在树干上点缀了点粉色。

 

这位妈妈是因为孩子最近从学校回来后,总是反映同学们欺负他,排挤他而来求助的。妈妈觉得很疑惑,为什么班里的同学要排挤自己的孩子,孩子在家阳光,乐观,和孩子描述的在学校郁闷不开心是两个样。和老师沟通过,老师没发现孩子与同学有大的矛盾和冲突,但发现同学们集体活动时会有意无意地排挤他,怎么引导都没用。


家长求助老师,老师也求助家长。

 

而这个问题我们在画中找到了答案。整个过程孩子完全忘记了妈妈也需要画,而妈妈也只是笑眯眯的让着孩子,没有情绪。这是这个孩子一直以来在家和妈妈的互动模式,妈妈从画中发现了自己的教育问题:缺乏了规则也就是边界教育,所以孩子在画画中一而再再而三地侵犯妈妈的边界。

 

妈妈也终于找到了孩子在学校频繁出现同伴矛盾的问题:孩子在学校,他不会和同学有大的冲突,可是却也总是会侵犯同学们的边界,比如随意拿同学的橡皮擦而不经过同学同意,同学们聊天的时候他总喜欢打断他人,希望别人听他说,久而久之,同学们就对他避而远之了。



那么,发现问题后,如何通过画画来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问题呢?


其实,在第一轮作画后,就是我们教育的最佳时期。当这个作品完成后,妈妈可以和孩子这样说:孩子,妈妈发现你非常有创意,你有很多想画,可是,这个是我们俩的一人一笔交替画,妈妈感到有些沮丧、生气还有委屈,因为你把我忘记了,我都没有地方画了。

 

目的是让孩子明白,如果在一个团队活动中,你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,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感受,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。接下来,引导孩子遵守规则:

 

妈妈告知孩子:第二轮时,你画完一个东西的时候,我们必须遵守规则换我画。还有,我不愿意等这么久。


目的是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,尊重妈妈的需要,学会在团队中配合他人,赢得合作。这样的整个引导过程孩子是接受的,没有反抗。

 

这么多几次之后,孩子就慢慢学会了遵守交替画的规则,后来,老师反馈,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,有了很大的改变,能逐渐融入到小组里面了。

 

画画是一种有效的减压方式。


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,与同学发生冲突的时候,都可以陪孩子通过画画来发泄内心的愤怒、悲伤或者不满,让孩子画出困扰他们的事情或者人物,这样做可以放松和调节心情,达到心理平衡。


让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,一起享受童真、童趣。


-  The End  -

扫码关注,让成长启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