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unseling
Contact us
Into the era
Products
Information
Home
Education
Psychologist
当前位置:
资讯推荐
资讯
“爸妈,请你们不要再以爱的名义贬低我们!”
来源:创时代心理教育 | 作者:瓶仔 | 发布时间: 2019-05-22 | 1563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原创 | 瓶仔

编辑 | 瓶仔

 

0 1 

你在激励?还是在激将?

 

先尝试让自己代入以下两个情境中,体验孩子的感受——

 

  • 情境一:


你正在开车,孩子在后座高兴地告诉你,他考了全班第一。你盯紧着前面路口的红灯,害怕他变得骄傲自满,所以你告诉他:


“考全班第一算什么,有本事你应该拿全校第一。”

 

孩子的笑容顿时停住,假装看着窗外,一脸漠然。

 

你也没有多看一眼孩子,不过看着绿灯亮起,你觉得充满希望——孩子以后肯定能领会我的苦心,因为这是在教他“虚心使人进步,骄傲使人落后”。


  • 情境二:


你带着孩子上亲戚家做客,正高高兴兴地聊着天。突然有人对着孩子说道:“听你妈妈说,最近你在作文比赛中得了二等奖,你妈妈有没有给你什么奖励呢?”

 

孩子兴致盎然,对着你准备开口,你顺口就说了句:“又不是一等奖,他哪敢要什么奖励?”


“二等奖很厉害了!说明这孩子已经很努力了”

 

“哪有的事,你看XX平时都学到一两点,我家孩子哪有这个努力劲?”

 

话毕,你用余光扫了孩子一眼,不过没看到什么,你一门心思想着孩子能听进去,就能让他接下来更努力了。


回家后,孩子也没有和你说话,直接回了房间。

 

你问了句“去学习了吗?那妈妈给你做饭去。” 没等回应,你开心地在厨房捣鼓起来,觉得自己的妙计奏效了。


 

其实这两个情境里所反映的,是中国家庭里常常出现的教育方法:扭曲的“激将法”。它更多时候是表现在语言上的刺激,比如——


“你看,你现在知道你有多笨了吧?”

“我看你就是不会吧?”

“怎么别人可以,你就不行了?是不是你就比他们弱?”

“你怎么不学学人家,是不是连模仿都不懂?”

……

 

0 2 

孩子在顺应?还是在挣扎?

 

激将法,在家庭教育中,使用起来特别令人“顺心”——


对于父母而言:成了,孩子就此改正恶习、加倍努力成为“学霸”以及“别人家的孩子”;败了,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,没什么损失。

 

但是,你可知道孩子是怎么看待你的“激将法“呢?



按照孩子不同的自尊水平,可能存在以下三种情况:

 

  • “你们等着瞧!”


孩子觉得如果不做会很“怂”,为了“证明给你看”,他或许会成功被你激活,并且按照你的意愿行事,但他的自尊心、自信心自此受到了伤害。


更甚者,会打破亲子之间的和谐关系


而且在以后的成长中,他们会更依赖于父母或者他人的评价,这就需要他们花费更大的精力来填满自己的自尊水池。

 

  • “我果然很没用阿!”


心理学家发现,对一个人的评价会给这个人带来心理暗示,这个人会慢慢按照人们评价的方向改变。

 

孩子如果本身自尊心不强,就会直接认同你的对他的负面评价。这无疑是加深孩子的负面心理暗示“我不行”,“我不能”,“我不会”——连最亲近的人都觉得自己不行,那我果真很蠢。


随着负面评价的积累,最终容易造成孩子的习得性无助。


(引用搜狗百科词条:习行性无助,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,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、心理状态。)

 

  • “还当我是三岁小孩子那么好骗吗?”


多次的使用激将法,使得孩子产生了“免疫”,知晓了套路而不再让自己“上当受骗”,同时容易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


一颗不信任的种子就此埋下,孩子开始怀疑父母的爱,这样的反作用,吞噬的不仅是孩子的心理健康,还有家庭的和谐。

 

总之,从你把激励的话用扭曲的方式说出来的那一刻,你已经从心理上“杀死”了孩子。

 

0 3 

孩子就是孩子,不是兵,不是将

 

有人说:“激将法,是一种语言艺术。”它能够巧妙地激活人们按照你的意愿行事。


只是这一方法的使用,无论是在教育领域,还是其它方面,都具有极为严格的前提条件。


激将法具有一定的嘲讽性,所以对象须得具备强大的自尊心。


而事实上,大多数孩子的自尊体系尚未建构成型,自尊水平还不足以抵挡这种方法在言语上带来的刺激。

 

其次是对于时机与环境的要求。


这一方面的把握尤为困难,大多数父母在使用时,很少去考量“天时地利”,更多时候会不自觉地偏重方法能为自己、为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收益。

 

而且尽管有时我们分析得出方法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,可是却往往愿意心存侥幸夸大了激将法(或者其它方法)的成功率


并且还单方面认为方法带来的伤害,孩子是能够承受的,甚至完全忽视由此带给孩子的心理打击,只要求孩子“能听话”,这其实已经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。

 

只是,亲子教育这件事,从来不是儿戏。


激将法,作为一种贬低与侮辱、缺乏尊严的教育方式,它极大地扭曲了孩子的自尊、自信与自我价值感。


当然,并不否认存在成功案例,但极为少数,需要谨慎使用。否则,一时侥幸会带来更多不幸。



最令人心痛的是来自至亲的谩骂与讽刺。这种痛,无声无泪。


与其挖空心思说点什么刺激孩子,不如多用心陪伴和鼓励他们,这并不容易,不过我们可以先觉察自己在什么时间无意识、错误地使用了激将法,然后有意识地停止伤害

 

育儿技巧与方法固然重要,但它们始终是辅助功能。

用心并且辅之以正确技巧,才是良药。

 

以上。


 写在最后 


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:只要有一个安全、自由、充满人性味的心理环境,所有人的优异潜能都能自动得以实现。


我们不是非得成为完美的父母才能给孩子的心理环境提供支持。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真实地欣赏与鼓励,需要的是与父母成为“成长同盟者”。